衡水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 郭安
重癥醫學科(ICU),作為醫院危重癥患者集中救治的地方,是患者生命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線。這里的大門時常緊閉,多種儀器設備連接使用,家屬們難免有些憂心忡忡,卻不能守護在身旁。這里是離死亡最近的地方,也是醫護人員最忙碌的地方,更是患者家屬最牽掛的地方。
想群眾所想,急群眾所急,踐行好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活動,在我們衡水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,就是要把尊重、理解、關懷切實落實到服務患者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中,用愛,用希望,全力托舉起生命的美好!
有些話,說出來就帶著光;有些字,寫下來就有了力量;有些職業,站在那里就有了信仰!這,就是我在我們ICU的最大感觸。對于住在ICU的患者來說,親人不在身旁,他們更需要細致的呵護。在小事上下功夫,從細微之處做起,把優質服務落實到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,堅持暖心服務主動靠前一步,問題化解主動出擊一步,久久為功,必將善始善成,贏得群眾信賴和愛戴。
對于長期臥床病人的洗漱問題,一直非常讓人困擾,尤其是病人臥床時間長了,頭發臟了,頭皮癢了,病人不舒服,家人看著更不舒服。每個星期日,是我們ICU的“洗頭日”,這一天我們護士們像親人一樣來到患者床旁,親切地說,“爺爺奶奶,叔叔阿姨,來洗個頭吧,比在家洗都舒服哦。”對常人看似普通的一個舉止,對于ICU洗頭不便的患者來說,口腔里氣管插管,鼻腔里胃腸營養管,頸部中心靜脈導管以及頸外靜脈置管,頭部十來個注射泵加之輸液泵、營養泵足以讓你在挪動患者頭部位置時,特別需要好好斟酌一番。只要用心,再難的事情也變得不再難。我們針對性地改造了洗頭工具。洗頭盆使用時,人體的頸部由氣囊支撐,不僅感到舒適,還可以根據充氣量來調節高度,方便不同的患者使用,讓洗頭變得更快捷、舒適,有利于疾病的恢復。在工作中,我們總結出“干洗法”,將提起不滴水狀態的毛巾將患者的頭發稍微打濕后,均勻涂抹洗發水放在患者頭發上面,向頸后方向反復揉搓頭發并按摩頭皮。為增加患者的舒適度,我們一手輕輕托起頭部,另一手從患者頸后開始揉搓并按摩枕后部位。由于頭發只處于濕潤狀態,不必擔心會滴水到患者頸部、耳朵或眼睛。這樣反復四五次,患者頭發就變得很是清爽。
患者舒心,家人安心,“洗頭日”的成功開展,所激發出的良好社會反響,讓我們在做好優質護理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定的步伐,信心更加滿滿。根據不同患者進行個性化照護,我們對消瘦患者增加翻身頻率,擦浴皮膚,積極協助肢體鍛煉;對肺感染嚴重的患者,除定時吸痰外,隨時翻身拍背;對張嘴呼吸的患者,為保持口腔濕度及口唇濕潤舒適,給予紗布濕敷嘴唇,并及時更換……用心服務,為愛導航,打造有溫度的人文護理服務。我們以提升護理質量為目標,以改進護理溝通模式為方法,用扎實的行動,努力成為全院護理質量的新航標。
大家知道,在ICU封閉的環境,患者難免出現心理問題。我們及時跟進,開展心理護理,俯身聆聽患者傾訴并給予細致入微的人文關懷,以減輕患者的焦慮,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態,樂觀面對疾病。36歲的患者宋姐,剖宮產術后突發陰道大出血、多器官功能障礙等。她極度焦慮,不配合治療,護士宋文果在保證其他患者安全的情況下,徹夜坐在病人床旁,緊緊握著患者的手,輕聲細語地交流溝通,聊孩子、聊父母,說說家庭瑣事,讓她意識到身上的責任。我們還特地錄制孩子的視頻,給她播放,使患者頗感親切、倍受鼓舞,緊張的情緒得到緩解,從而積極配合治療護理。20天后,宋姐平穩轉回產科普通病房,一個家庭得以保住了。愛在左,同情在右,走在生命的兩旁,隨時撒種,隨時開花,將這一徑長途,點綴得鮮花爛漫。在我們ICU,這樣的關懷、守護還有更多,我們守護陪伴在每一位患者身邊,讓他們感到溫暖和安心,這就是我們的職責與使命。
俗話說,“心中裝滿了蜜,說出來的話才能甜。”時時刻刻為危重患者做好搶救準備,這是職責和使命所在。而這每一次的成功,都來自數年來我們重癥病人實戰和演練所凝聚成的過硬護理技術。我們將應急演練和技術操作培訓作為科室常規學習科目,做到熟練掌握,游刃有余。責任到人,明確質控分工,我們每周進行業務學習,每月開展科室質控,通過每次的學習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、總結經驗,最后整理出來了切合實際且方便的移動式搶救單元,一旦有突發搶救,科室每一位成員均能在最短時間里響應,并且可以做到盡心盡力。我們還注意重點時段、重點環節的管理,比如儀器的日常清潔、除顫儀等搶救儀器每日檢測,病區定時消毒,搶救車專人保管定時清點,每天定時定點沖封管等等。這都是憑借著過硬的技術保障,我們為無數患者帶來了生命的希望!
以服務群眾為著力點,恪守醫者初心,擔當健康使命,我們用心用情用力讓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,在群眾心中開花結果。
2022年6月8日轉自《衡水日報》